读史笔记二

读史可以明智

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,出自杨慎的《二十一史》弹词。

杨慎被后人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,还算我的四川老乡,新都人。明史称,明世记诵之博,著作之富,推慎为第一。另外两个是解缙,编写永乐大典的。还有徐渭,郑板桥曾经刻了一枚印,青藤门下走狗。青藤就是徐渭的一个号。可见这位杨兄有多牛。诸位如果想了解明朝历史,强烈推荐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。我真佩服作者组织如此繁杂的人物事件的能力,而且写的相当生动有趣。这也是后文的主要参考书。

杨慎一生大起大落。年轻时即中状元。这个不容易。因为他老爸杨廷和是当朝首辅,历经四朝的大臣。本来为了避嫌,中了状元也不光彩,不过杨慎名气太大了,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。一次正德武宗皇帝问钦天监(管天文的部门)及众翰林学士:“星有注张,又作汪张,是何星也?” 大家都被考倒了,独杨慎从容答复,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柳星。并列举典故加以说明(完全不懂这个典故的意义。。。),很得正德皇帝欣赏。不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个相当荒淫的人物。后来杨慎实在看不过去了,直谏也没用,后来辞官不做了。说起来朱厚照脾气很好,很多人直谏也不生气,可能是完全不当回事。历史上有不少人投错胎了,比如宋徽宗,南唐李煜在艺术上都有很高造诣,不过不适合当皇帝,朱厚照也一样。虽然朱厚照一生搞了不少女人,可惜无后。他死得也很蹊跷,估计就是酒色暴毙。死后,他弟弟朱厚熜即位,就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。

因此,杨慎重新回到翰林院工作。嘉靖是从兄上台的,按规定要过继给他伯伯。不过,嘉靖一上台就下诏要给生父一个好名分。支持他上台的杨廷和一帮人等傻眼了,当然不干。于是历时三年多大礼议事件开始。虽然说嘉靖是皇帝,然而对于杨廷和这样的元老,他也没办法。于是,大家互有胜负。不过,中途杨廷和宣布引退,令年轻嘉靖感到很惊讶,当然也不明白。其实杨廷和经历政治斗争几十年,估计也是看透了,疲倦了。这很符合老子的功成身退的观点,即便没有功成,激流勇退也是智慧之举。政治上没有永远的胜利,迟早会被别人斗下来。所以,杨廷和此时引退是相当明智的。至于他儿子杨慎,当时也不明白他老爸为什么会引退,于是子承父志,继续跟嘉靖以及支持嘉靖的一帮人斗。接着发生的左顺门事件是杨慎一生的转折。杨慎作为高干子弟,带头向嘉靖发起了最后通谍。事件大致如下,内阁在上书威胁及欺骗无效后,杨慎等人打算黑掉嘉靖的亲信张璁,不过大家都是读书人,做这种事没有经验,失败了,饶是如此也把张璁下个半死。在嘉靖三年七月戍寅,朝堂骂声一篇,嘉靖依旧采取不理的绝招。正在人声鼎沸之时,杨慎振臂高呼,明史上最为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此诞生: “国家养士百五十年,仗节死义,正在今日!”可见杨慎的书确实不是白念的。大家义愤填膺,最后衍变为跪在左顺门痛哭请愿(我想用干嚎比较符合实际)。带头的杨慎和王元正不愧是领袖人物,还哭出了花样——撼门大哭(加上肢体语言,立体式攻击)。那年头真是跪着的比站着的牛,嘉靖妥协无效后,终于忍无可忍,叫锦衣卫把闹事的全部逮捕,并记录下名字。据说,当时大家不仅不逃,反而踊跃签名,认为是光宗耀祖,留名青史的事情,很多不相干的人也被签了进去,因此名单比实际人数多。剩下的一百多号人被当场脱了裤子打屁股。大家都被打得欲仙欲死,当场死了 16 个。事隔几天后,杨慎等带头的几个又被打了一顿回笼棍。看来杨慎不仅是才子,身体素质一样过硬,居然没有当场挂掉。然而,接下来就是流放云南。这一年杨慎 37 岁。

祸不单行,流放的路上有人想要杨慎的命,那些人是想报杨廷和以前的仇,不过又不敢直接去动他。他儿子被贬,正好动手。不过,杨慎实在太聪明,虽然抱伤,但一路上行踪不定,走走停停,平安到达云南。不仅如此,这位仁兄实在太有水平了,刚去不久就和当地官员建立起深厚友谊,被允许可以回四川老家探亲。几年后,他父亲杨廷和去世,看到死前父亲那镇定从容的笑容,杨慎终于明白了当年为什么他老爹会主动退休。

余后三十多年,杨慎一直在流放地可能也没其它事情可干,只有看书著书,成为明朝博闻强识,著书立说第一。而其间嘉靖也不时关照他一下,问身边的人杨慎现在过得怎么样。当然意思很明显,不能让杨慎过得舒坦。那些人就回答说,杨慎过得贫困潦倒,整日以泪洗面云云。于是,嘉靖就很满意。杨慎不愧为搞关系能手,那么远的地方,也有人说情。三十年间,杨慎极大的促进了云南的文化交流和发展。云南境内至今仍有杨升庵祠。后来,杨慎终于还是获得了善终,享年 72 岁。杨慎一生经过如此大起大落,三国演义前面的临江仙可以说是他一生智慧的总结。如下:
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 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
参考:《明史 杨慎传》,《明史 世宗本纪》,《明朝那些事儿》